鸿运国际官网登录网址

云南鸿运国际官网登录网址医药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药品“降价令”满月  低价头孢难觅 有关部门将加大价格监督检查】

  从3月28日起,162个品种、1200多个剂型规格的药品全面降价,调整后的价格将比现行价格平均降低21%左右。
  但是,“降价令”发出近一个月,药价是否已按规定调整?记者昨天采访时发现,在此次调价中,虽然“降价死”的药品品种不多,但是市民在买药的过程中,仍感觉到便宜药越来越难买到,导致看病的费用并没有降低。本报记者顾金华
  药店10元以下头孢拉丁难寻
  “拿着医生开出的处方去药房买药,售货员都会推荐一些价格较高的药品,有时候他们也没办法,因为实在拿不出便宜的药来。”市民马先生告诉记者,眼下看病越来越贵,天天盼着药品价格能降,但是真的降价了,他满心欢喜地去买药,但是却发现花的钱并不少。
  针对马先生所说的问题,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本市四川北路、南京路上多家药店,马先生所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些人们经常服用的药物难觅踪影,尤其是10元以下的头孢拉丁等抗生素少之又少。
  在四川北路上的国大药房,记者看到10元以下的头孢药品仅有两个品种,大多数价格都是10元以上或者20元以上。
  而在数百米远外的一家雷允上药房,出售的头孢拉丁胶囊售价都在20元左右。当记者以买“消炎药”的名义买药时,售货员告诉记者,这里的头孢拉丁胶囊价格都是每盒20多元,但是买的市民也不少。记者询问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最高零售价格为7.5元的头孢拉丁胶囊时,售货员称没有。
  随后,记者在之前发改委公布的162个品种的药品目录中看到,统一定价的250MG×12的盒装头孢拉丁胶囊的最高零售价格为3.6元/盒,而250MG×20的头孢拉丁胶囊的最高零售价格为5.8元。但是事实上,这些便宜的药品在药房根本已经找不到踪影了。“几年前还能买到三四元钱的头孢拉丁,现在越来越难找到了。”
  记者调查中发现,除了头孢拉丁外,其他药品也有类似情况。在乍浦路上的雷允上和四川北路上的国大药房,记者都没有找到定价为8.4元的阿莫西林颗粒剂,而是分别找到了26元和23元一盒药。
  便宜的药品放在不起眼的位置
  那么,药房到底还有没有便宜的药品呢?记者调查中发现,其实不少便宜的药品还是存在的,只是被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
  在长宁路上的一家药房内,记者发现,同样是5元多一盒的阿莫西林颗粒剂被放在了角落里,而12元多一盒的阿莫西里却摆在了顾客一眼就能发现的视线范围内。当记者咨询应该买哪个品种的阿莫西林时,售货员一口表示:“当然买12元的这种啦,顾客用了都说效果不错,贵自然有贵的道理。”
  当谈及便宜药品越来越难少时,药店的一名负责人透露:“降价药、廉价药品很难买到时,也不一定都是厂家不生产了,有些是降价之后利润少,药店对这些药品兴趣就不浓了,就少在货架上摆,或者摆在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但是,该负责人也透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和顾客的购买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人来药店买药,还是愿意听售货员推荐的,除了那些拿着医院的处方来买药的。常用药比如抗生素这一类的,同一种药有好多牌子,售货员都会推荐价钱高的或者提成多的,如果价格不是特别贵的话,市民一般都能接受。”
  医院廉价药品慢慢在减少
  相比起药房,此次药品价格调整,影响更大的则是医院。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加大对抗生素类处方药的控制,其占药店销售额的比例已经较小,这些药品主要的渠道还是在医院。
  “不是说抗生素降价了吗,现行价格平均降低两成左右,但是去医院看病之后,价格并没有怎么降低啊。”市民黄女士跟记者抱怨,她胃部不舒服去医院打了两天吊瓶,去掉700元的CT检查费,两天的吊瓶费用竟然高达1000多元。“我看了看开的单子,每天药品单子上最贵的就是抗生素,一针起码得五六十元,其中一个单子上开了四针。我算了算,光打抗生素两天就得500多元,再加上其他一堆药和针的费用,确实有1000元了。”
  从上个月起,162种药品降价,首次对大量抗生素药品动起了大刀,“大家都说抗生素降价了吗,没什么感觉呀。”黄女士有些无奈。
  记者从多家医院采访了解到:很多药品已经慢慢不见了。在多家三甲医院,一些特别便宜的药品如统一定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格为2.5元的125MG×6装的阿莫西林颗粒剂,价格为1.4元的500MG头孢拉丁注射剂等几乎已经不用了。
  徐汇区一家三甲医院的负责人给自己举了个例子,一些药品之所以慢慢不见了,是因为价格调整的幅度相对比较大,“如抗生素泰得欣是一种进口药品,它的通用名叫头孢他啶。一般原研药品都是单独定价,所以泰得欣之前的价格是50元,没想到那次降价将它划到了统一定价降为11.3元。随着降价药品名单出来后,这种药品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位负责人表示,低价药“降价死”现象在医院比药店更严重。据介绍,目前一种名为洛美沙星的抗生素,在本市各大医院都很难买到,原因是此次调价后,售价从原本的30元左右降价到5元左右。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低价药出现“降价死”的情况呢?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利润低,药企不生产了
  “药品价格一旦降得太低的话,完全没利润了,作为生产商,最后只能减少产量或者索性就不生产了。”沪上一家著名药企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
  对于一般的药品而言,药厂的利润大概是10%至20%,好点的药能到30%,可是药厂必须承担药品质量等各种风险,某种药品不能够获得必要的利润,企业就会停止生产这种药品。“有些药品降价后,会使得利润变薄,那么与其利润减少,企业就会更愿意生产那些能带来更高利润的品种,慢慢地,这些便宜的药品就退出市场了。”
  王先生告诉记者,对于一些廉价的经典药品,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但是毕竟有限,所以他们都会控制好药品数量。
  医院和药店不愿意推荐
  其实被降价的药,很多都是以前的老药,在国内有非常多的企业拥有批准文号,所以这些药仍然存在着,但是为什么市民仍然买起来比较困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同样一个功效的药品,无论是医生或者售货员都不会给患者推荐最便宜的药品。“那是为了拿更多的提成。”尽管在上海,严令禁止医生拿回扣,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医生可以拿到一定比例的提成,所以肯定会开价格高的药品,而药店向消费者推荐药也都是有提成的。无论对于医生或者售货员而言,纯粹靠拿工资的话收入太低,就靠给病号开药拿回扣赚钱。“没办法啊,高价才有操作空间,降价太多的话,操作空间就没了;所以价格太低就不想给患者推荐了。”一位三甲医院负责人说。
  销售商也嫌利润低
  关于低价药品“降价死”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源头在于销售。据其介绍,医院采购药品不能直接从厂家进货,而要通过医药公司来完成,很多医药公司下面又分成二级、三级代理,除去中间环节,医院最后加价10%出售给患者,药价下降得太低了,运作这些中间环节的空间就没有了,厂家自然也就不会生产了。药店虽采购比较自由,但同样存在一个“运作空间”,所以价格太低的药物也不会出售。
  》业内人士
  防低价药“降价死”须从制度上改变
  如何让药品销售走出“降价死”的怪圈呢?不少专家认为,需要制度上进行调整,减少流通环节。
  卢湾区一家三甲医院的负责人认为,目前实行的基本药物制度不能只在社区医院实行,而应覆盖到二级、三级医院。据介绍,目前很多三级医院使用的药物都不是基本药物,医生为多拿回扣,必然会开出价格相对较高的药物,而这些药在社区医院是买不到的,所以出现病人向三级医院集中的现象,药价也一直居高不下。
  专家们建议,根治“降价死”,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如对廉价药品实行定点生产,对定点生产企业,由国家出资补贴,或由社会资本补贴;对廉价药品实行“公益性生产”,国家采购,定点配送,既让药企不赔钱生产,又能保证老百姓用上质优廉价的药品。
  一些专家指出,解决药价虚高问题,降价只是一方面,还要从体制上革除药品流通环节的弊病,减少流通环节,把层层批发之间的利润降下来;另外,加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变医疗机构依托药品维持运营的局面,使药价回归到合理价位,这样才能根本杜绝“降价死”现象的出现。
  价格主管部门将加大监督检查
  每次药品价格调整的时候,一些常用药品往往成为降价对象,而每次降价之后总会有一批药品因为价格太低而“失踪”。“此次调价后,失踪的药物并不多,只是部分药店或者医院没有卖,如果在市场上仔细找的话,还是能够找到的。”华氏药房一位负责人表示。
  为防范一些常用药品“降价死”,今年上海市对所有的基本药物实行单一货源的新采购模式,每种药品都有指定的生产厂家,生产厂家也有义务确保该药品的正常供应。曾经一度在上海市场消失的金霉素眼膏,又重新恢复了生产。
  为了怕一些药品出现“降价死”的情况,国家在下发通知时强调,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对调整价格后药品销售数量产生明显变化的,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及时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一些常见药不见了
  罗红霉素胶囊75MG×6 2.1元
  罗红霉素片剂50MG×6 1.5
  头孢拉丁注射剂500MG 1.4元
  阿莫西林颗粒125MG×12 4.8元
  青霉素V片剂40万单位×123.3元
  罗红霉素分散片50MG×12 3.8元
  替硝锉胶囊500MG×10 3.2元
  利福平滴眼剂5MG 0.7元
  利巴韦林含片20MG×24 1.3元
  地巴唑片剂20MG×30 1.3元
  洛美沙星片剂100MG×6 3.8元
2025-04-19  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