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指数的发布意味着我国中药材进入“指数时代”,以价格杠杆反映市场行情,从种植源头、贸易环节以及市场监管等多方面对中药材进行规范。
4月16日,商务部正式启动和发布中药材指数。
据介绍,中药材指数将作为全国中药材市场的风向标通过商务预报网络版每周发布一次,并对全球中药材价格走向产生影响。
指数揭秘
中药材指数由商务部负责立项、论证、验收和发布,并授权成都市政府组织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指数的编制工作。该指数由浙江工商大学统计科学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和伊厦成都国际商贸城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是继义乌小商品指数、中关村电子信息产品指数、叠石桥家纺指数等专业指数后,发布的又一个权威市场指数。
中药材指数主要由商务部定期通过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发布平台向全球发布。其中,商务预报网络版每周发布一次,但应急状态下可随时发布。
“中国-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按周进行编制,包括植物皮类药材、藻/菌/地衣类药材、植物根茎类药材、植物花类药材、树脂类药材、动物类药材、植物茎木类药材、植物叶类药材、植物果类药材、植物其他类药材、矿物类药材和全草类药材等12大类产品的总价格指数。该指数是反映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为了使价格指数趋势图形具有动态可比性,中药材价格指数将采取定基指数的方式。基期确定为2010年8月底,代表品的基期价格为其6、7、8三月的平均价格。同时,为了避免成交额结构波动的影响,采用某一段时期(至少几个月)的成交额比重为权重。
目前已经确定从4500种中药材中最终筛选出1275种代表品种的价格进行价格指数发布,由中药材价格指数和中药材购销经理指数两个部分构成,分别反映中药材价格和行业景气度。
5月11日,商务部通过其主办网站“商务预报”公布了从3月13日至5月8日的中药材价格指数曲线。(参见下图)
从中药材指数曲线可知,中药材价格一路攀升,5月16日至5月22日这一周达到最高点(122.91点),比前一周上涨1.0%。
以5月16日至5月22日这一周期为例,商务部还公布了分类指标如下:
从中可见,植物茎木类、全草类类、植物皮类药材价格分别上涨8.5%、4.8%和1.7%,排名前三。分析还指出,随着药厂集中采购逐步展开,市场需求增加,预计中药材指数仍有上涨空间。
据“指数办”主任余力介绍,对外发布的中药材指数只是总体情况的反映,后台还可看到单个中药材品种每天、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价格走势。而且后台数据还依据中药材的功效进行分类,例如“感冒类药品板块”,当流感来临时,该板块指数便可能大幅上升。
隐形把控
过去由于没有反映中药材市场变化的价格指数,导致交易信息监测环节较为薄弱,种植和经营户在中药材种植、销售、储藏等环节上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供求信息,从而导致中药材价格不稳并制约这一传统产业的健康发展和高端发展。中药材指数的编制和对外发布,将有助于改善中药材的上述传统现状。
对“药农——商户——药厂——消费者”这一整条中药材产业链,中药材指数将产生深远影响。
对农户而言,种植中药材与种植粮食并无两样,选择种植何种中药材以及是否抽身而出转种粮食,均是基于地均产出收益的大小。由于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价格信息,许多种植户大量种植同一种中药材,从而导致供过于求,使该种中药材价格大跌,造成药贱伤农的局面;受伤过后,许多种植户减种或者转而种植粮食,又造成某些中药材品种市场短缺,价格大涨。这便是中药材价格“大涨大落”的源头,价格的不够稳定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带来伤害。
“中药材指数发布后,种植户可根据中药材指数提供的信息种植适销对路的产品,有利于稳定中药材的供应体系。”余力表示。
在市场贸易环节,中药材价格的大涨大落让一部分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但又让另一部分商家血本无归,严重影响市场贸易秩序的稳定。
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的自然人药商娄元魁表示,虽然药商的经营原则是“买低卖高”,但他们并不希望看到价格的暴涨暴跌,因为低价买入的时机很难掌握,但“买高卖低”的情况却总是被赶上。因此,对中药材指数对行业价格行情的稳定作用,娄元魁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热情。
他进一步介绍说,“如今生意比以前还要难做”,无论是价格攀高还是趋跌,价格的不可测带来一个同样的局面——买进容易,卖出难。“一批货要积压很长时间才能出手,”他说,“这就带来药材水分的蒸发,俗称‘掉秤’。”前不久,娄元魁以22元买进一批当归,以22.5元卖出,仍然亏了1万元,个中蹊跷就出在“掉秤”上。
类似情况并非只发生在自然人药商身上,据娄元魁介绍,安国大量中药材公司都在对店面进行招商,向散户出租以减轻租金压力。他说,他也搞不清楚钱都给谁赚去了,只知道不稳定的价格体系让他们深受其害。
中药材指数对于面临“中药材原材料价格上涨、药品价格下降”的双重困境的工业企业而言,也将发挥重要的杠杆作用。
“中药材指数可以作为中药厂大宗采购中药材时的一个依据,有助于让企业从源头进行规划,并据此规避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广州采芝林药业董事长周路山表示。
据重庆中药材市场的一些药商介绍,重庆中药材市场正在试点实践中药材大宗网上交易,从发展趋势来看,中药材的大宗交易或将成为未来中药生产企业的主流交易模式,“中药材指数的发布有望帮助这一模式更快成熟”。
长期以来国内中药材生产贸易、行情走势往往只能凭经验和局部的调研来把握,缺乏科学的监测指标,局限性和随意性较大。作为反映中药材价格和行业景气度重要指标的中药材指数,将成为政府制订政策、调控市场、引领药材种植、监测、管理、指导、服务的重要手段。
“通过中药材指数,政府决策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全国范围内中药材生产贸易情况、价格行情走势等相关信息,促进中药材在培育、种植、生产、销售、流通、输出等各个环节走向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为中药材市场的生产经营及监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成都市商务局副局长张金泉说。
他表示,相关部门以后还将进一步扩大指数的采集范围,扩大指数的覆盖面,扩大指数的影响力与权威性,以更好地服务中药材产业。(
中国药店2011/07/01